购 物 车 | 关注信息 | English

月内收益率高达25%,这只可转债基金为何能跑赢主动权益基金?

在股市大涨的行情下,不少债券分析师“感觉要失业”。不过就在债市一片“哭嚎”之下,有一类债券却逆势突破,成为近期暴涨的品种之一。


7月9日中证债券指数上涨0.94%,近 8个交易日累计上涨了近10%。其中有超6成的可转债上涨。在此背景下,7月以来可转债基金也收获了一波大涨,部分可转债基金的收益率甚至跑赢了权益基金。


转债基金业绩亮眼


7月以来,可转债基金的表现亮眼。在WIND“可转债基金”的分类中(剔除分级B份额),除了3只基金外(份额合并计算),其余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83%。其中,最高的是中海可转债基金,截至7月8日,7月以来中海可转债的回报率高达25.51%。


这一业绩不仅遥遥领先于其他可转债基金,绝大多数主动权益类基金也难以望其项背。根据Choice数据统计,7月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61%,回报率最高的是嘉实金融精选股票为20.5%;而偏股混合型基金中7月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仅为7.41%,回报率最高的是国联安红利混合为26.33%。


可见,从平均收益率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并未能跑赢可转债基金。而在偏股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中,也仅有国联安红利混合和中海量化策略混合两只基金的收益率高于中海可转债基金。


多位行业人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如果配置的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又正好赶上行情 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一般情况下,基金经理不会这么配置,因此还是比较罕见的”。一位固收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从中海可转债的一季度配置的行业来看,可以说是颇具前瞻性的几乎全部配置了券商板块的个股和转债。 一季报显示,中海可转债配置的个股有6只,分别是海通证券、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和建设银行。此外,还配置9只转债分别是浙商转债、国君转债、长证转债、桐昆转债、光大转债、苏银转债、张行转债、中信转债和国贸转债。


对金融个股扎堆的配置成为中海可转债领涨的砝码。值得注意的是,在主动权益基金中,中海量化策略混合能脱颖而出也与其配置券商股不无关系。


此外,南方昌元可转债、华商可转债、长盛可转债等多只可转债7月以来的回报率均超过15%。


可转债暴涨背后


“简单粗暴点来说,转债指数可以被看作是上证指数的期权,有点类似指数期权,但是这个指数并不是以创业板等成长指数为代表的,而是上证综合指数为标的的指数期权。从转债的角度而言,bata行情最容易点燃转债的上涨,而近期恰恰是beta行情。举个例子,5-6月医药消费在持续上涨,但是转债却并没有普遍性上涨,这背后反应的其实就是转债受bata行情影响较大;即便alpha行情,但是从对组合的贡献来说,也没有那么强。”金鹰基金绝对收益部总经理林龙军对财联社记者解释近期转债暴涨背后的逻辑。


今年以来,不少业内人士看好可转债的未来走势,尤其是在5月债市下跌之后,多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可转债是可以考虑逢低布局的品种。


永嬴基金分管固定收益投资副总经理徐翔此前表示:“5月份以来随着市场利率的反弹,转债的调整幅度甚至比股票还大了一些,但转股溢价率等指标也逐步回落到了历史中位数附近,可转债的相对价值有所显现,后期随着利率再度下行,可转债的偏债属性会得以增强。而长期来看,权益市场相对价值低估,可转债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机会。”


“当时大家看好可转债是因为经过前期的回调,转债的估值已经比较便宜。但是转债不同于股票,转债的溢价率到一定程度会消失,上涨得越多也就意味着就其持有价值或者配置价值是在下降的。即便后续能通过转债赚钱也是依靠正股的上涨,此时从配置性价比来说,其持有转债不如持有股票了。因此,目前转债涨的越多配置的价值也就大幅下降了。” 林龙军强调。


北京某第三方评价机构研究人士则认为,下半年转债的走势或仍会呈现结构化行情,部分低估值转债仍有配置的机会。


鹏华可转债基金经理王石千亦预计,下半年可转债将维持结构性行情,应关注低转股溢价率的股性较强品种,挑选业绩趋势较好、估值相对合理的正股对应品种。


“目前来看,权益市场大概率会维持震荡偏强的结构性格局,因此可转债市场下半年的表现,也可能是结构性行情特点。会继续关注低转股溢价率的股性转债,挑选业绩趋势较好、估值相对合理的正股对应品种,尤其是医药、TMT、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个券;同时还会关注绝对价格偏低、正股具备一定弹性的可转债,在保证下跌空间有限的基础上去埋伏正股上涨带来的收益。” 王石千表示。

安博教育Q1同比扭亏为盈,每股收益0.02美元

7月9日,安博教育 (NYSE:AMBO)公布了其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一季度未经审计业绩。

净营收为1270万美元,同比减少28.2%。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K-12学校和辅导中心提供的服务减少,这是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导致该季度业务中断。

毛利为160万美元,同比减少72.4%。毛利率为12.6%,而去年同期为32.8%。毛利润和利润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净营收的减少。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净亏损350万美元。每股收益0.02美元,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08美元。

截至2020年3月31日,安博教育拥有3040万美元的强劲现金资源,其中包括1420万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1620万美元的短期投资。

截至2020年3月31日,安博教育的递延收入余额为2390万美元,与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2370万美元相比略有增加。由于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学校暂停运营,公司在第一季度推迟了其K-12学校的学费和其他费用的收取,导致递延收入的增长低于正常水平。

减持压顶!“牛市旗手”将遭减持1.76亿股,社保基金与大基金同出手减持,中国人保减持市值近73亿

泰山压顶莫过于此,券商遭股东大规模减持,社保、大基金亦出手减持热门公司!


7月9日,南京证券 (SS:601990)公告称,遭股东凤凰置业减持3299万股;国泰君安 (SS:601211)也公告股东减持,遭华贸股份两日合计减持2222.35万股。


此外,多家券商被股东列入减持计划。红塔证券 (SS:601236)、第一创业 (SZ:002797)、哈投股份 (SS:600864)、华创阳安 (SS:600155)、华鑫股份 (SS:600621)将被股东计划减持数量合计高达1.76亿股。


除了券商被被大规模减持外,多家热门公司也被股东列入减持计划。中国人保 (SS:601319)公告称,社保基金会计划六个月内减持A股不超过8.84亿股,按最新股价计算,此次拟减持市值上限将达72.97亿元。


此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将减持多家热门公司,包括汇顶科技、太极实业、北斗星通。


南京证券遭股东减持高位减持,或仍有3299万股待减持压力


南京证券7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凤凰置业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期间减持公司股份约3299万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约为1%,减持总金额5.67亿元。减持完成后,凤凰置业仍持有南京证券1.74亿股,占总股本5.28%。


按照减持金额与数量简单核算可知,减持均价为17.19元,减持期间(2020/2/10——2020/7/8),该价格均在高位,而近日公司股价也刚攀升至该位置上方。


凤凰置业仍有减持南京证券“欲望”。1月11日,南京证券公告称,公司于2019年8月16日披露公告称,凤凰置业拟以不超过9896.44万股股票换购ETF基金产品。凤凰置业于2019年9月9日以持有的3298.81万股公司A股股票换购了市值对应的华夏中证全指证券公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凤凰置业于2020年1月10日函告公司,决定提前终止换购计划。


彼时,仍有6597.63万股未完成置换基金减持股份,此次(7月9日)公告的减持结果后,仍有3298.81万股股份或将等待减持。


上市券商股东减持频频上演


国泰君安遭同一股东连续减持。华茂股份7月9日公告称,公司于7月8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出售所持有的国泰君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1000万股。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将增加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约2500万元,公司仍持有国泰君安无限售流通股股票4537.65万股。


华茂股份此前已减持过一次,公司于7月6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出售所持国泰君安股份1222.35万股,初步测算将增加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约2350万元。


华安证券亦遭公司股东大比例减持。7月8日,江苏舜天公告称,3月6日至7月6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华安证券股票3395.69万股,成交金额2.93亿元。经初步测算,此次减持对江苏舜天当期净利润的影响约为3,049.39万元。本次减持后江苏舜天尚持有华安证券股票3030.60万股。


此外,证券服务类上市公司大智慧7月6日晚公告,新湖集团自3月2日至7月6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19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新湖集团持股比例从17.23%下降至16.23%。


遭股东计划减持量将达1.76亿股


除了上述有券商股东减持结果的,多家券商被股东列入减持计划,统计发现,近期计划减持上市券商包括红塔证券、第一创业、哈投股份、华创阳安、华鑫股份,被股东减持数量合计高达1.76亿股。


7月6日当天三家券商的股东计划减持,包括红塔证券、第一创业、哈投股份。


7月6日,红塔证券发布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股东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自身资金需求,拟于2020年7月28日至2021年1月23日期间,减持不超过4711.37万股公司股份。


同日,第一创业公告称,股东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第一创业股份不超过约3502万股。


第一创业上述遭股东减持并非首次。7月4日,第一创业公告,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2985.76万股,股份减少0.85%,权益变动后持股比例为11.56%。第一创业近一年共发布20次减持类公告。


哈投股份也于7月6日发布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持股5%以上一般股东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因中国华融自身经营需求,拟于2020年7月28日至2021年1月23日期间,减持不超过4161.14万股公司股份。


华创阳安公司于2020年4月9日披露了《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新希望化工拟自2020年4月30日起至10月29日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479.1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华鑫股份在6月18日晚间披露股东减持计划公告称,持有公司5.66%股份的上海国盛资产出于自身资金安排,拟自减持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至2020年12月31日止,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761.09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66%。


频繁减持不止发生在券商,社保、大基金抛减持计划


中国人保、汇顶科技等多家热门公司遭大体量资金计划减持,这些资金包括社保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


7月9日,中国人保公告称,社保基金会计划六个月内减持本公司无限售条件A股不超过8.84亿股,即不超过本公司当前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


中国人保表示,社保基金会本次减持公司A股股份的计划,是出于资产配置和投资业务需要,是其常规性投资业务安排,减持的股份是其2011年作为战略投资者在公司上市前入股的股份。


按照中国人保当天收盘价8.25元计算,社保基金会本次拟减持市值上限将达72.97亿元。


大基金减持涉及多家热门公司,包括汇顶科技、太极实业、北斗星通。


7月9日,汇顶科技公告称,自2020年8月3日起至11月3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基金”)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56.69万股公司股份,拟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按照汇顶科技今日收盘价269.91元计算,大基金此次减持市值上限达12.33亿元。


太极实业亦同日披露公告表示,大基金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太极实业不超过3159.29万股且不超过太极实业总股本的1.5%。本次减持价格按照减持实施时的市场价格确定。


以太极实业今日收盘价13.96元/股计算,大基金本次拟减持市值达4.41亿元。


北斗星通同时披露公告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计划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减持不超过2%,涉及979.85万公司股份。


以北斗星通今日收盘价39.26元/股计算,大基金本次拟减持市值达3.85亿元。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被其它类型重要股东减持。


其中,桂发祥:股东南通凯普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计划减持不超1%;精研科技:合计持股3.99%的股东史娟华和钱叶军拟清仓减持;中再资环:股东银晟资本和鑫诚投资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93%;路通视信:公司持股3.20%的股东尹冠民计划减持不超1.11%;天赐材料:持股5.83%股东万向一二三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3%。


今飞凯达:持股9.74%股东君润投资拟减持不超4%;海立股份:富生控股及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3%;通光线缆:持股9.04%的股东张钟拟减持不超过3%;蓝海华腾:持股3.75%股东王洪妹拟减持不超3%。


大规模减持之下,A股何去何从?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大股东计划减持背后,反映出企业股价或一定程度上被市场高估。近期A股异常火爆,特别是券商保险板块受到市场热捧,6月30日至7月9日八个交易日内,申万非银金融板块涨幅高达31.8%。券商保险板块股价上涨,源于基本面改善、估值修复等因素的提振,但其上涨过多、过快,反映出股价中已有一些非理性因素。与普通股民相比,大股东对企业更加了解,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估相对更准确,他们“用脚投票”减持股份,也侧面验证了公司股价或已一定程度被市场高估。


展望后市,我们预计A股仍属于结构性牛市,政策支持下经济结构转型已明显提速,叠加资本市场加快A股扩容与之形成共振,科技、医药、5G等新经济板块有望持续获得超额收益。但截止7月8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200万例,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很大不确定性,A股整体的基本面“地基”还不太牢;同时国内流动性最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货币“大水漫灌”不可期,叠加7月份A股将迎来高达约6000亿的限售股解禁压力,A股持续全面大涨概率不大。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减持是资本市场的正常现象,并不表明减持股东不看好这家公司。减持可能受投资的资金属性、投资期限、以及整体的资产配置相关。历史的经验表明在熊市时减持会加速股价下跌,但在牛市时,减持往往是股价的催化剂。因此在现阶段减持不会阻碍行情的发展。


东方财富证券发布7月投资策略研报时表示,A股面临解禁减持考验。7月为今年A股解禁高峰月,其中科创板解禁市值占比34%,首批科创板个股或面临资金兑现压力。首批科创板个股多数企业处于成长期,业绩呈现高增长、个股调整将是买入机会。

黄金行业并购交易频繁 哪些企业值得介入?

今年是黄金行业并购交易频繁的一年,迄今为止,已经有10宗相关交易,交易价格从21.1美元/盎司到182.83美元/盎司不等。根据常识,现金流为正的黄金生产商将在收购中获得高估值,但最近情况并非如此。同时,预计在金价走势强劲的情况下,收购价格将创下新高,而事实也非这样。所有辖区黄金勘探商的收购价格都与2017年持平。


本文将探讨不同领域交易价格差异,以更好地了解哪些领域的交易价格是合理的,以及哪些领域是需要小心的。


黄金生产商


到目前为止,已经看到四笔并购交易:Argonaut收购Alio黄金(ALO.US) ,Endeavour Mining 收购Semafo,SD Gold收购TMAC Resources,紫金矿业收购Guyana Goldfields。


2020年年初,黄金生产商每盎司交易价格的4周期移动平均值为173.78美元/盎司,金价为1,473美元/盎司。然而,这四笔收购的平均交易价格为37.19美元/盎司,金价为1,720美元/盎司。因此,金价17%的上涨导致了生产商每盎司交易价格超过70%的下跌。这表现出巨大的反差,也许可以部分归因于2019年完成的交易质量高,而2020年完成的交易质量较低。不过,这仍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确定每盎司交易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总利润,维持成本高的生产商因估值低迷而被收购。最近的例子是Guyana Goldfields,TMAC Resources和Alio黄金。这三个公司的平均总维持成本为1458美元/盎司,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言是令人震惊的,三家公司的收购平均价为27.44美元/盎司,远低于黄金生产商在收购中的长期平均水平。


同时,行业中以成本低而著称的公司,如Atlantic Gold和Richmont Mines (RIC.US),均获得了高额溢价,平均价格为200.88美元/盎司。显而易见,在1级辖区中成本低于800美元/盎司的生产商可以轻松获取200美元/盎司的估值,但高成本生产商则无法得到超过50美元/盎司的估值。


总而言之,当谈到黄金生产商时,支付超过50美元/盎司的价格购买以高于1150美元/盎司的成本开采的黄金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不是说他们暂时不能在高于这一估值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但这些公司的风险通常较高,成本如此之高通常是由于运营等问题所致。


因此,投资者应该专注于以成本低而估值高的生产商。


黄金勘探商-所有辖区


在黄金勘探领域也存在着大量的并购,尤其是在全球所有辖区。然而,尽管黄金价格比2017年上涨了400多美元/盎司,但黄金勘探的价格并未再创新高,峰值为107.25美元/盎司,低于2017年5月创下的107.53美元/盎司。4周期移动平均值此后跌至63.71美元/盎司,仅略高于2016年和2018年的水平,而金价接近1250美元/盎司。这种巨大的差异表明,不论金价上涨多少,都没有理由向全球勘探公司支付最高价,因为竞购者没有买单,而且很少有非生产性资产的竞价战。


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最近经常听到这种说法:某些勘探商的价值至少是200美元/盎司,因为几年前金价较低时,他们价值100美元/盎司。不幸的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通常是为了诱使投资者向已经估值很高的勘探商付出更多。


事实是,在所有辖区中,勘探商的实际价值仍低于100美元/盎司。如果将过去20笔黄金勘探商的收购价平均下来,其公允价值接近70.00美元/盎司。


因此,在您竞标一家今年上涨500%至1000%而大多数竞购者都不会看两次的黄金勘探商前,确保您支付的价格不超过70.00美元的/盎司。唯一的例外是,如果它是极其难得的高质量资产,且预计成本低于750美元/盎司。


黄金勘探商-1级辖区


黄金行业中还有一个领域是求购者所渴望的,且是过去九个月中每盎司交易价格的4周期移动平均值创下新高的唯一领域。该领域是1级辖区的金矿勘探商,即那些尚未在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地区生产的公司。


如下图所示,Ramelius Resources收购Spectrum Metals 之后,4周期移动平均值在2020年第二季度创下111.89美元/盎司的新高。尽管此后的4周期移动平均值有所下降,但目前其交易价格仍保持于三个领域中最高,这表明1级辖区中最具吸引力的资源需求旺盛,而且没有被竞购者低估。但该领域中的收购具有一个关键特征:90%的收购项目要么拥有高品位资源,要么拥有300万盎司以上的黄金;因此,不要指望大力推广初级矿场来获取估值。


幸运的是,有几家公司符合这个条件,而它们的交易价格远低于最近此领域的交易价99.25美元/盎司。它们是Marathon Gold, Integra Resources ,以及Skeena Resources。这些公司的估值都低于65.00美元/盎司,而库存都超过375万盎司黄金,符合过去顶级收购目标的要求。因此,可以在大幅修正后买入这些公司,它们显然是有价值的,如果能够在疲软时买入,将获得更大的价值。


尽管一些投机商正争先恐后地竞标一些最差的初级勘探商,即使从它们身上迄今已看到了500%的回报,但一些顶级公司的交易价格也超过了合理估值,而投机者在追逐热钱时却将他们抛在了脑后。这里的风险是,许多热门品牌,例如Freegold Ventures 和Tudor Gold正被低于标准的资本推高,且不再以有吸引力的估值交易。因此,对于那些在该领域寻求价值的人来说,关键是高利润的黄金生产商的定价错误,以及拥有世界一流资产的1级辖区勘探商的定价错误。


如上所述,Marathon Gold目前很适合买入,而Integra Resources和Skeena Resources将在进行大幅修正后回到高价值区域。对于刚接触此领域的投资者而言,即使在1级辖区,也不要为任何勘探商支付超过85美元/盎司的价格,除非它真的拥有世界一流的资产,且具有数百万1.5克/吨标准以上黄金库存的潜力。

中国6月CPI同比增长2.5%,涨幅较为稳定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了今天发布了2019年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下降0.1%;6月PPI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CPI。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1%,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24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81.6%,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8.5%和10.9%,涨幅与上月相比均变动不大;水产品价格上涨4.8%,涨幅扩大1.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4.2%,上月为下降8.5%;鲜果和鸡蛋价格分别下降29.0%和15.8%,降幅分别扩大9.7和1.3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1.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6%,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9.4%和21.2%。

再看PPI。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2%,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9.1%,收窄18.5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21.6%,收窄2.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7.9%,收窄1.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5.1%,收窄2.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2.2%,收窄2.2个百分点。

英国6月建筑业PMI创两年新高 但建筑工人仍面临失业危机

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6月建筑业PMI从5月28.9回升至55.3,创下2018年7月以来新高,并远高于50的枯荣线,显示英国建筑行业已恢复增长。不过,建筑业就业形势仍未好转。


编制该数据的IHS Markit表示,增长主要由住房开发商所推动,同时商业地产和土木工程行业的活动也恢复了增长。

IHS Markit经济学家Tim Moore称,“建筑部门是英国经济中第一个开始阶段性复工的主要部门,其活动的强劲复苏为其他在封锁期也遭受重创的行业带来希望。”

但该经济学家还指出,“虽然一些受访者乐观看待近期的前景,但由于经济环境不佳和新工程数量减少,建筑业就业形势仍面临挑战。”调查显示,一些建筑公司可能会在近期继续裁员。

中国6月财新服务业PMI录得58.4%,创十年以来最高

周五早盘时段,中国6月财新服务PMI录得58.4%,环比上升3.4个百分点,为2010年5月以来最高,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


此前公布的中国6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51.2%。两大行业PMI双双回升,带动6月财新中国综合PMI提升至55.7%,录得2010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放宽,6月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录得2010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回升,自2月以来重回扩张区间;6月服务业企业继续压缩用工,服务业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下降,企业普遍表示,疫情继续影响用工,部分企业称有员工自愿离职;因新订单增加,服务业企业积压业务量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下降,出现回升;6月服务业投入品价格轻微下降,企业反映,这与用工支出下降以及加大削减成本力度相关;6月服务业收费价格基本维持不变,但结束了连续六个月的下降,部分企业因支出上升而加价,也有企业为刺激销售而下调价格;由于预期疫情管控措施放宽,市场将继续好转,6月服务业乐观度在扩张区间攀升,升至三年以来最高值。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6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与需求同步扩张。由于疫情对服务业冲击更大,后疫情时期,服务业较制造业显示出更强的复苏势头。服务业出口需求正在修复,制造业外需仍面临较大压力。就业问题仍是重中之重,6月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均有所收缩。解决就业问题,既需要宏观层面复产复工的进一步推进,也有赖于政府在微观层面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救助纾困措施,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欧洲制造业春天将至?企业对未来一年前景充满信心

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得益于欧洲解除封锁措施,欧元区制造业形势大幅改善。IHS Markit公布的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从39.4大幅回升至47.4,超过市场预期的46.9,接近50的枯荣线。


分项来看,产出指数从35.6跳升至48.9。不过IHS Markit表示新订单和出口指数仍在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衡量未来12个月乐观情绪的未来产出指数从5月份的44.6反弹至6月份57.3,远远高于50的枯荣线。

分地区来看,法国和爱尔兰制造业PMI均站上枯荣线,分别为52.3和51.0。同时,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制造业PMI创3个月新高,德国和荷兰创3个月新高。

IHS Markit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进一步表明,随着经济从此前的停摆中复苏,欧元区制造业初步实现强劲复苏。”


“对未来一年的预期也大幅回升,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几个月经济将继续站稳脚跟的预期持续增强。”

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2,为今年以来最高

周二早盘时段,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2,环比增长0.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高,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此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0.9,也处于荣枯线以上。


具体来看分项数据,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继续放宽,企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6月生产指数虽较上月小幅下降,但仍处于扩张区间,连续四个月环比回升。

在内需改善的推动下,新订单指数录得2月以来的首次增长。随着海外经济逐渐重启,出口的拖累有所减弱,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上升。

尽管供需均有好转,但就业未见改善,6月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内小幅回落。

新订单增加,也导致厂商继续增加采购,原材料库存指数自1月以来重回扩张区间,产成品库存指数则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但降幅放缓。

6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重回收缩区间,企业反映投入品交付周期延长,主要受疫情及其相关限行措施影响。

由于预期疫情将继续好转,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会恢复正常,中国制造业乐观度在扩张区间继续攀升,录得4个月以来最高值。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国内经济在后疫情时代持续修复,供需两侧同步向好。6月中旬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但对经济全局影响较为有限,企业对管控措施进一步松绑和经济活动正常化充满信心。就业压力仍不能忽视,中央多次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未来一段时间,促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制造业PMI反弹至50.9%,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周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中6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0.9%,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录得54.4%,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受益于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的回升,综合PMI也有所回升,录得54.2%,环比增长0.8个百分点。


先看制造业PMI分类指数。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量环比继续回升。新订单指数为51.4%,高于上月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9.1%,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5%,虽与上月持平,但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加快。


再看非制造业PMI分类指数。新订单指数为52.7%,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平稳回升;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升;销售价格指数为49.5%,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降幅继续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8.7%,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用工景气小幅回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虽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60.0%,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比较乐观。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日早间时段公布中国5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随着复工复产深入推进,生产经营秩序逐步恢复,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改善,当月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23.4亿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转为增长6.0%,但累计看,1—5月份利润同比下降19.3%,降幅依然较大。


具体来看,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04.2亿元,同比下降39.3%;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78.8亿元,下降1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59.2亿元,下降18.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07.3亿元,下降11.0%。

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291.6亿元,同比下降43.6%;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5461.9亿元,下降1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681.4亿元,下降16.7%。

1-5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个行业持平,30个行业减少。

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下阶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援企助企政策,稳住经济基本盘,促进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9.6,与服务业PMI初值双双好于预期

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49.6,预期为47.8,前值为39.8。美国6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为46.7,预期为46,前值为37.5。


IHS Markit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指出:“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经济下行势头明显减弱,这一改善令人们对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恢复增长充满希望。但这次的衰退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猛烈,我们预计美国经济在2020年将收缩8%。”


有机构表示,6月美国商业活动为连续第五个月收缩,但收缩速度有所放缓。随着3月中旬关闭的企业重新开业,本月情况出现了好转,但企业裁员仍在继续,并暂停招聘,以削减成本和应对疲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