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的落幕,苏州新加坡星佳国际教育——2023年秋季少儿编程课程,即将于9月1日揭开帷幕,我们为您的孩子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国际教师团队将为孩子们带来精湛的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探索。
我们引以为傲的美国少儿编程教学器材、全英文的MIT Scratch软件,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得力助手。这些器材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孩子们启航未来的航标,引导他们走向创新和成功的道路。
国际机器人编程课,同时学习搭建与编程,适合大班-5年级学生
MIT Scratch编程课,图形化编程,适合3-6年级学生
Python编程课,简单又高级的编程语言,适合5年级以上学生
在我们的课堂里,孩子们将不仅用编程语言创造代码,更将用智慧书写未来。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畅通无阻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上课的教室在苏州工业园区中新汇金大厦(星塘街地铁站旁),距离SSIS, OCAC, 园区外国语等学校都非常靠近。
我们有很多上课时段可供选择,同一时段报名满4人即可开课。
周一至周五 傍晚 5:00-6:00pm, 6:30-7:30pm
周六周日 上午 9:30-10:30am, 10:30-11:30am
周六周日 下午 2:30-3:30pm, 3:45-4:45pm
在这个秋季,让我们携手共同开启孩子们的编程之旅。现在就可以与我们联系,为您的孩子预留前往创意世界的座位。在新加坡星佳国际教育,我们追求卓越,引领未来!期待与您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与成功!
周六(7月11日)金价盘中下跌,一度较日高回落逾16美元,刷新近二日低点至1794.24美元/盎司。本周三,金价涨至每盎司1818.02美元,创下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随着股市走强、以及周末的到来,获利了结盘使黄金失去了一些动力。尽管金价收盘于1800关口下方,报1798.70美元/盎司,但累计上涨1.3%以上,连续第五周收涨。
RBC Wealth Management董事总经理George Gero表示:“过去一周,随着ETF的指数级流动,黄金价格上涨了不少。随着股市走强,周末即将到来,投资者正在利用这一机会,锁定利润,以持有风险较高的资产头寸。”
世界黄金协会指出:“对于疫情二次爆发会对本已深陷泥沼的全球经济冲击的担忧,引发了新一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各国央行不间断的资产购买令持有无息资产,例如黄金,这使得这些资产的机会成本进一步降低。这些因素持续推升黄金的投资需求,令黄金ETF成为主要受益者。”
随着现货黄金近期创出近8年高位,目前黄金正在测试关键的技术点位,市场正在关注黄金的下一步走向。从历史数据看,和以往几波黄金牛市相比,黄金本轮牛市仅上涨约70%,而大部分黄金牛市涨幅都在400%以上。
尽管黄金价格的相对高位意味着历史可能不会重演,但是全球政府大型刺激计划、负利率政策、通缩和滞涨的贸易以及ETF流入继续创出新高,都将在未来继续支撑金价走高。因此黄金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但是在进一步上涨之前可能需要在当前点位附近进行整固。
(现货黄金日线图)
推动黄金看涨的几个主要因素
1)全球政府大型刺激计划
市场目前密切关注美国政府财政刺激措施,而财政政策刺激基金流入黄金市场将会给金价带来支撑,但目前有迹象显示,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会让市场失望。这导致货币贬值。迄今为止,全球对疫情的财政政策响应为9万亿美元,并且有可能进一步攀升。这支持了像黄金这样的可储值的资产。
美国酝酿新一轮经济救助计划 但失业救济不会再那么大方。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部长史蒂文·姆努钦当地时间7月9日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与参议院就新一轮新冠肺炎经济救助计划进行商讨。
报道称,据姆努钦透露,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针对三个方面:一是向家庭派发新一轮现金支票,二是为失业工人延长额外失业救济金领取时间,三是更有针对性地为小微企业减免贷款。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四轮经济纾困计划,内容包括发放失业救济金、现金支票、小企业贷款、补助航空公司等等,总额近2.9万亿美元。其中,第三轮救援计划金额高达2.2万亿美元,创美国历史之最。
2)负利率政策(NIRP)
黄金作为一种非孳息的资产,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上涨了19%,主要得益于市场收益率录得负值,这使得黄金相对而言反而产生了收益。
德国世界报经济和金融咨询台高级编辑Holger Zschapitz表示,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或经通胀调整后的负收益率似乎会进一步对黄金构成支撑,并可能继续支持近期的升势。
在世界范围内,央行在降低利率的同时,渴望收益的投资者呼吁有合理收益的债券交易。这推高了债券价格,压低了债券收益率。
低利率阻碍了投资者投资政府债券,并迫使他们去别处寻找避险资产,如黄金。
当前欧洲政府的债券收益率基本为负。渴望获得收益的投资者与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共同推动了大多数政府债券收益率进入负数区域。其他发达国家的债券收益率也紧随其后。
如此低的利率使负收益债券的总额达到了我们从未见过的水平。在过去的五年中,全球负收益率债务从零飙升至超过12万亿美元。
实际负收益率本质上表示通货膨胀或购买力下降,而黄金是通货膨胀的对冲。实际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因为美联储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停止购买国债。因此,正如高盛预测的那样,黄金可能会继续上升,并在未来12个月内测试2000美元大关。
3)疫情二次蔓延使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0日16时30分(北京时间11日4时30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316万,达到3163505例,死亡病例已超过13.3万,达到133847例。
7月9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3247例,再次打破单日新增记录,该数字为本周第二次破纪录。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最近七天平均日增53699例新冠病例,比上一个七天平均值增长17.6%。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顶级传染病专家福奇日前表示,目前美国疫情反弹形势严峻的各州应当认真考虑重新封锁。他还称,美国多州重启经济时做得太过头,并未听取指导意见,人们把这些意见当成了耳边风。
RW Pressprich & Co.的政府债券交易董事总经理Larry Milstein表示,今天的市场情绪明显转为负面,疫情担忧升温看来是最大的问题,鉴于亚洲的新冠病例数也在上升,市场“确实担心第二波疫情正在逼近,这将影响全球经济。
4)通缩和滞涨的贸易
生产力和GDP疲软,高失业率和初级商品(食品,水,住房)成本高昂正使得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购买作为价值存储的安全港资产黄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复苏速度将放缓。IMF在6月30日的最新评论中将其对全球GDP的预期下调至-4.9%。
更令人担忧的是,IMF对于美国、德国等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经济预测为收缩8%。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商业损失将超过12万亿美元。
5)ETF流入继续创出新高
黄金ETF已经连续几周录得创纪录的流入量,因为投资者大声疾呼要购买这种金属。随着ETF创建新的单位(每个单位都由黄金支持),这将继续推动黄金ETF的需求。
黄金ETF持仓6个交易日首度出现回落,持仓突破1200吨大关。同时全球黄金ETF持仓仅2020年上半年无论是吨数还是持仓净值都超过以往全年的纪录水平,凸显了市场对于黄金的需求。
此外上半年的净流入远高于全球央行购金量在2018和2019年创下的多年高位,也相当于今年上半年全球黄金矿产的45%。黄金依旧是所有主流资产中表现最好的之一,其上半年的回报超19%。
该表现超过了全球股票、大宗商品指数。展望未来,世界黄金协会指,全球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仍有利于黄金的投资需求,同时其他众多驱动因素依旧有效。
黄金支持ETF连续第16周出现净流入,是2010年以来最长纪录。欧洲央行年底料会加大刺激力度 为弱不禁风的经济复苏提供支持。高盛表示做多黄金是应对不均衡复苏的最好方式,预计未来12个月内金价将达到2000美元/盎司。
黄金存在获利抛盘,回调料为再度进场创造时机
随着黄金ETF持仓持续创出纪录高位,同时黄金也突破了关键的技术点位,因此短时间存在获利了结,这也限制了黄金反弹的空间。
Ed&F Man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Edward表示:“金价在突破每盎司1800美元后出现相当程度的超买,现在我们看到一些投资者抛售黄金;美元也在小幅攀升,这也令金价承压。”
但Meir表示,没有任何基本面因素导致金价回落。此前多数分析师也表示,黄金回调就是入场的点位,这或为下一步上涨积累动能。
同时其他分析师也指出,7月至8月黄金的季节性投资需求回升,这也将对黄金构成支撑。
金融市场研究公司Zeal LLC创始人、知名分析师汉密尔顿(Adam Hamilton)表示,历史数据表明,7-8月黄金的季节性投资需求会大幅上涨,同时近段时间的大幅上涨为黄金积聚了大量人气,资本流入的势头很有可能会持续到8月末。从黄金和股市的相对表现,7-8月是一个转折点,股市会在这段时期由盛转衰,黄金则将加速上行。
根据汉密尔顿统计的数据,黄金从2001年的低点(257美元/盎司)上涨到2011年的高点(1894美元/盎司)过程中,获得了高达638.2%的惊人回报率。也正是在此阶段,黄金市场逐渐形成稳定的季节性规律。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昨日,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8%,高于3月末水平。M2增速同比增长11.1%,实现连续四个月双位数增长,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强劲的增速背后,是上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上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在持续的加大。中国经济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预计下半年货币信贷以及社融会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此外,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下半年经济恢复正常,传统货币政策的作用可能会更加明显,中国也将进入了更加常态的状态。而针对疫情特殊时期的政策,如3000亿元和5000亿元再贷款已经执行完毕,而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计划以及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还刚刚推开,还在逐步发力中。
人民币贷款绝大部分投向实体经济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
“上半年新增贷款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从贷款结构看,人民币贷款绝大部份都投向了实体经济。”阮建弘表示,新增企事业贷款占各项新增贷款的72.6%,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37万亿,利于企业复工复产。社融增量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主要是新增贷款量大、金融市场对债券股票的支持幅度大幅增长,以及政府债券净融资大幅提升三方面支撑。
从贷款的具体投向看,上半年普惠金融贷款、制造业贷款增速较快,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所放缓。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从初步情况来看,6月份整个普惠小微的贷款增长应该是能够保持过去几个月势头的,可能还略好一点。截至5月末,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是4.28万亿,同比增长19.6%,这个增长速度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一度高达43%、44%,这些年在相应的政策引导下,这个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占比已经降到25%。
同时,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是4.28万亿,同比增长19.6%,这个增长速度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高技术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40.9%,继续延续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又提高了2.5个百分点。制造业的贷款快速增长,首先是得益于制造业这些年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成效得到显现。
而房地产融资也在保持比较稳定的状况,5月末全口径的房地产融资增速10.3%,这个增速比同期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要低2.2个百分点。
邹澜表示,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房地产开工建设和销售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现在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态势。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些年央行一直是着力于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把投向房地产的金融资源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曾经高达43%、44%,近年来在相应的政策引导下,这个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占比已经降到25%。
此外,阮建弘表示,近期央行对全国300多个地市进行了信贷需求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是企业的信贷供需两旺,金融机构审批贷款的提款率上升的比较明显。调研的银行当前已经审批的企业贷款规模大体上超过了去年的前三季度。
“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比较旺盛,提款率比去年要高5.1个百分点。从结构上来看,当前的信贷供给比较好的匹配了企业的流动性需求和全社会的抗疫资金需求。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省份的银行基本上是应贷尽贷、应贷快贷。”阮建弘表示,
下半年传统货币政策作用会更明显
阮建弘介绍,货币乘数是6.92,比去年同期高了0.79,处于历史上较高水平。整体上来看上半年金融总量是充足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是比较高的,有效的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是处于基本平稳的状态,供需两方总体上来说比较平衡,货币政策也是保持稳健,而且更加灵活适度。
郭凯表示,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总量的适度,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外,又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特别是更多地关注贷款利率的变化,继续深化LPR改革,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持续下行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郭凯称指出,货币政策现在更加强调适度中的“适度”有两个含义。
一是总量上要适度。信贷的投放要和经济复苏的节奏相匹配。如果信贷投放节奏过快的话,快于经济复苏就会产生资金淤积,产生信贷资金没法有效使用的问题。
二是价格上要适度。一方面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也要认识到利率适当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过低是不利的。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的问题,产生资源错配的问题,产生资金可能流向不应该流向领域的问题。所以利率适当下行但也不能过低。
此外,郭凯表示,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与欧美央行有明显区别,疫情期间,我国经济运转和金融市场运转整体正常,没有出现恐慌和失灵的情况,所以是正常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是正常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通过总量、价格、结构工具来提供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使货币信贷能够为经济复苏提供足够的支持。二是针对疫情出台的一些特殊的、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些措施都是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的特点设计的,本身就是一个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它们是针对不同时点需要来设定的,当政策设定的情形不再适用的时候就自动退出。
”针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如目前3000亿元和5000亿元再贷款已经执行完毕了,但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计划以及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还刚刚推开,还在逐步发力中。”郭凯表示,下半年经济恢复正常,传统货币政策的作用可能会更加明显,我国进入了更加常态的状态。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了今天发布了2019年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下降0.1%;6月PPI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CPI。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1%,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24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81.6%,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8.5%和10.9%,涨幅与上月相比均变动不大;水产品价格上涨4.8%,涨幅扩大1.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4.2%,上月为下降8.5%;鲜果和鸡蛋价格分别下降29.0%和15.8%,降幅分别扩大9.7和1.3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1.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6%,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9.4%和21.2%。
再看PPI。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2%,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9.1%,收窄18.5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21.6%,收窄2.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7.9%,收窄1.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5.1%,收窄2.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2.2%,收窄2.2个百分点。
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6月建筑业PMI从5月28.9回升至55.3,创下2018年7月以来新高,并远高于50的枯荣线,显示英国建筑行业已恢复增长。不过,建筑业就业形势仍未好转。
编制该数据的IHS Markit表示,增长主要由住房开发商所推动,同时商业地产和土木工程行业的活动也恢复了增长。
IHS Markit经济学家Tim Moore称,“建筑部门是英国经济中第一个开始阶段性复工的主要部门,其活动的强劲复苏为其他在封锁期也遭受重创的行业带来希望。”
但该经济学家还指出,“虽然一些受访者乐观看待近期的前景,但由于经济环境不佳和新工程数量减少,建筑业就业形势仍面临挑战。”调查显示,一些建筑公司可能会在近期继续裁员。
周五早盘时段,中国6月财新服务PMI录得58.4%,环比上升3.4个百分点,为2010年5月以来最高,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
此前公布的中国6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51.2%。两大行业PMI双双回升,带动6月财新中国综合PMI提升至55.7%,录得2010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放宽,6月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录得2010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回升,自2月以来重回扩张区间;6月服务业企业继续压缩用工,服务业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下降,企业普遍表示,疫情继续影响用工,部分企业称有员工自愿离职;因新订单增加,服务业企业积压业务量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下降,出现回升;6月服务业投入品价格轻微下降,企业反映,这与用工支出下降以及加大削减成本力度相关;6月服务业收费价格基本维持不变,但结束了连续六个月的下降,部分企业因支出上升而加价,也有企业为刺激销售而下调价格;由于预期疫情管控措施放宽,市场将继续好转,6月服务业乐观度在扩张区间攀升,升至三年以来最高值。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6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与需求同步扩张。由于疫情对服务业冲击更大,后疫情时期,服务业较制造业显示出更强的复苏势头。服务业出口需求正在修复,制造业外需仍面临较大压力。就业问题仍是重中之重,6月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均有所收缩。解决就业问题,既需要宏观层面复产复工的进一步推进,也有赖于政府在微观层面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救助纾困措施,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得益于欧洲解除封锁措施,欧元区制造业形势大幅改善。IHS Markit公布的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从39.4大幅回升至47.4,超过市场预期的46.9,接近50的枯荣线。
分项来看,产出指数从35.6跳升至48.9。不过IHS Markit表示新订单和出口指数仍在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衡量未来12个月乐观情绪的未来产出指数从5月份的44.6反弹至6月份57.3,远远高于50的枯荣线。
分地区来看,法国和爱尔兰制造业PMI均站上枯荣线,分别为52.3和51.0。同时,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制造业PMI创3个月新高,德国和荷兰创3个月新高。
IHS Markit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进一步表明,随着经济从此前的停摆中复苏,欧元区制造业初步实现强劲复苏。”
“对未来一年的预期也大幅回升,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几个月经济将继续站稳脚跟的预期持续增强。”
周二早盘时段,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2,环比增长0.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高,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此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0.9,也处于荣枯线以上。
具体来看分项数据,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继续放宽,企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6月生产指数虽较上月小幅下降,但仍处于扩张区间,连续四个月环比回升。
在内需改善的推动下,新订单指数录得2月以来的首次增长。随着海外经济逐渐重启,出口的拖累有所减弱,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上升。
尽管供需均有好转,但就业未见改善,6月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内小幅回落。
新订单增加,也导致厂商继续增加采购,原材料库存指数自1月以来重回扩张区间,产成品库存指数则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但降幅放缓。
6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重回收缩区间,企业反映投入品交付周期延长,主要受疫情及其相关限行措施影响。
由于预期疫情将继续好转,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会恢复正常,中国制造业乐观度在扩张区间继续攀升,录得4个月以来最高值。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国内经济在后疫情时代持续修复,供需两侧同步向好。6月中旬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但对经济全局影响较为有限,企业对管控措施进一步松绑和经济活动正常化充满信心。就业压力仍不能忽视,中央多次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未来一段时间,促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周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中6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0.9%,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录得54.4%,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受益于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的回升,综合PMI也有所回升,录得54.2%,环比增长0.8个百分点。
先看制造业PMI分类指数。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量环比继续回升。新订单指数为51.4%,高于上月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9.1%,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5%,虽与上月持平,但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加快。
再看非制造业PMI分类指数。新订单指数为52.7%,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平稳回升;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升;销售价格指数为49.5%,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降幅继续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8.7%,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用工景气小幅回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虽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60.0%,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比较乐观。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日早间时段公布中国5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随着复工复产深入推进,生产经营秩序逐步恢复,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改善,当月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23.4亿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转为增长6.0%,但累计看,1—5月份利润同比下降19.3%,降幅依然较大。
具体来看,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04.2亿元,同比下降39.3%;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78.8亿元,下降1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59.2亿元,下降18.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07.3亿元,下降11.0%。
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291.6亿元,同比下降43.6%;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5461.9亿元,下降1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681.4亿元,下降16.7%。
1-5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个行业持平,30个行业减少。
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下阶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援企助企政策,稳住经济基本盘,促进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49.6,预期为47.8,前值为39.8。美国6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为46.7,预期为46,前值为37.5。
IHS Markit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指出:“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经济下行势头明显减弱,这一改善令人们对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恢复增长充满希望。但这次的衰退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猛烈,我们预计美国经济在2020年将收缩8%。”
有机构表示,6月美国商业活动为连续第五个月收缩,但收缩速度有所放缓。随着3月中旬关闭的企业重新开业,本月情况出现了好转,但企业裁员仍在继续,并暂停招聘,以削减成本和应对疲弱需求。
周一早盘时段,中国国家统计局举行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一系列中国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
其中,5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5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8%,降幅比1-4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
1-4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8亿元,同比下降27.4%,降幅比1-3月份收窄9.3个百分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降幅比3月份收窄30.6个百分点。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3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4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9%。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30亿元,同比下降13.5%,降幅比1-4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9194亿元,同比下降6.3%,降幅比1-4月份收窄4.0个百分点;5月份环比增长5.8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6.3%,制造业投资下降14.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3%,降幅分别比1-4月份收窄5.5、4.0、3.0个百分点。
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4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37万人。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总的来看,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稳定运行仍面临较多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