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盘时段,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5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由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生产生活秩序持续恢复,住房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价格略有上涨。
5月份,经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8%、0.3%和0.6%。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1.8%、0.6%、0.4%和1.6%。
此外,经初步测算,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9%,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1%,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4%和2.0%,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2个百分点,均连续13个月回落。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8%和2.1%,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3个百分点,均连续14个月相同或回落。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公布5月金融统计数据。其中,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3.19万亿元,高于预期3.1万亿元,前值为3.09万亿元;5月M2货币供应年率为11.1%,低于预期11.3%,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158亿美元。
具体来看,2020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5万亿元,同比多增3647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57亿元,同比多增26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73亿元,同比少减358亿元。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8.11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3.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97万亿元,同比增长9.5%。当月净回笼现金1778亿元。
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同比多增298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0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8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6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4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30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660亿元。
周三早盘时段,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5月份中国CPI和PPI数据。其中5月份CPI同比上涨2.4%,涨幅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重回“2时代”,5月PPI同比下降3.7%,较上月环比下跌0.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5月CPI,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6%,涨幅回落4.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15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81.7%,涨幅回落15.2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4.4%—19.4%,涨幅均有所回落;鲜果、鸡蛋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9.3%、14.5%和8.5%,降幅均有所扩大。
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29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2.2%和2.1%,交通和通信、居住、衣着价格分别下降5.1%、0.5%和0.4%。
再看5月PPI数据,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下降的有20个,减少10个;上涨的10个,增加2个;持平的10个,增加8个。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产品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9.1%,收窄26.6个百分点。
周三早间公布的5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5,较4月环比提升10.6个百分点,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创下2010年11月以来最高。
此前公布的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0.7,两大行业PMI双双回升,带动5月财新中国综合PMI大幅6.9个百分点至54.5,创下2011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
具体来看,5月服务业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主要由内需回升带动,为2010年10月以来最高值;新出口订单指数虽降幅放缓,但仍处于收缩区间;受产能过剩和企业提升效率影响,5月服务业企业继续压缩用工。
5月服务业投入品价格与4月基本持平,部分企业反映,企业复工导致用工等成本上升,也有部分企业称加大支出削减力度;服务业乐观度虽略低于4月,但仅在扩张区间微降,业界普遍预期,疫情好转后市场需求会改善。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5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均大幅扩张。服务业从疫情中加速恢复,需求恢复强于制造业。供需两侧的环比改善仍不能完全抵消疫情的负面影响,经济恢复到常态化尚需时日。
周一早间时段公布的5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50.7,较4月环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为2月以来最高,重回荣枯线以上。
这一走势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周末公布的5月制造业PMI录得50.6,较上月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
随着企业经营逐步恢复正常,5月生产指数录得2011年2月以来最高;受外需疲弱的拖累,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小幅回升,仍处于收缩区间;为遏止疫情扩散,多国实施严格措施,包括停产停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虽有回升,但已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需求低迷,导致制造业企业连续五个月压缩用工,但降幅放缓;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库存继续下降,许多企业表示为了控制成本,对库存进行了调整。
因需交付订单,以及需求低迷而致力减少存货,企业成品库存指数下降,重回收缩区间;原材料购进价格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但降幅减缓。厂商普遍反映,金属、石油等原料降价,带动成本下降;由于预期疫情改善后,全球经济状况会转强,中国制造业界对未来一年抱有信心,乐观度在扩张区间攀升。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国内经济处疫情后的修复期,生产恢复速度明显强于需求,国外疫情仍在蔓延中,出口疲弱对需求侧形成严重拖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GDP增速目标,重点强调“六稳”和“六保”,就业首当其冲。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就业指数已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促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政府债务跃升至该国GDP的约一倍,创下60年新高。与此同时,英国4月零售额降幅也创下历史新高。
英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接近100%,料继续举债数千亿英镑
4月,英国政府债务增加621亿英镑,基本相当于英国2019/20财年的新增债务总额,且远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400亿英镑。
此外,因英国政府开始实施紧急就业保障计划,英国3月新增债务大幅上修至近150亿英镑。
受此影响,英国政府债务总额接近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8%,是1963年以来最高。而去年4月,这一比例为GDP的80%。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露丝·格雷戈里(Ruth Gregory)表示:“经济活动急剧下滑以及政府为抗击卫生危机出台的救济措施造成了双重打击,将债务推高至惊人的水平。”
“虽然5月13日英国小幅放松封锁可能意味着英国政府本月的举债规模没有4月大,但显而易见,英国政府今年仍将不得不举债数千亿英镑。”
零售业料不会迅速复苏,网购势力不断壮大
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英国4月零售额环比下降18.1%,超过市场预期下降16.0%。
荷兰国际集团(ING)经济学家詹姆斯·史密斯(James Smith)表示,当封锁解除时,零售业可能不会迅速复苏。
他说:“YouGov近期调查显示,虽然零售业获准下个月复工,但大约半数受访者对重返实体店购买服装感到抵触。民众会否放下心来还不得而知。”
不过,亮点是线上消费支出大增,占总支出的比例从3月的22%升至31%。
截至北京时间21:13,英镑/美元跌0.37%,报1.2177;英国富时100指数期货跌0.44%。
周四欧市早盘,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随着欧洲多国政府逐渐放松封锁措施,公共卫生危机对欧元区经济的破坏程度有所减弱。
IHS Market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综合PMI从4月的13.6大幅回升至30.5,超过市场预期的25.0。不过,读数仍然低于50的枯荣线。
该机构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
“虽然欧元区5月企业活动进一步下滑,但数据至少显露出了令人宽慰的迹象,表明经济可能在4月触底。”
“第二季度GDP仍可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与第一季度环比萎缩约10%,但PMI上升增加人们的信心,到夏季,随着封锁进一步接触,低迷的经济将进一步改善。”
具体而言,受公共卫生危机打击最严重的服务业大幅改善,欧元区5月Markit服务业PMI从4月12.0回升至28.7,超过市场预期的25.0。
制造业PMI从33.4升至39.5,超过了38.0的预期。产出分项指数几乎翻了一番,从18.1升至35.4。
此外,随着封锁解除,以及欧元区感染数量下降,制造业悲观情绪缓解。制造业未来产出指数从36.6攀升至45.0。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如期公布5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均与前值保持不变。
此外,由于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日将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15日共释放了3000亿元流动性,包括二次定向降准的2000亿元定向资金以及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
截至发稿,美元兑人民币日内上涨0.06%,报7.1026,中国三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623,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下跌0.04%,报2.720。